为什么不把所有代币都销毁?第二部分

为什么不把所有代币都销毁?第二部分

由英语翻译

一周前,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趋势:许多曾经积极铸造并出售自有代币的加密项目,现在宣布计划回购并销毁这些代币。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批评者一直都是对的——这些代币根本没必要存在?

如果你还没读过第一部分,先看看那篇——它解释了代币的用途以及为什么“销毁代币”这一问题会被提出。

现在,我们继续。

什么时候代币销毁才有意义?

首先,澄清一下“销毁”的含义:这是将代币永久性地从流通中移除的过程,通常通过将代币发送到一个没有私钥的特殊地址来完成。如果总供应量缩小而需求保持不变或上升,基础经济学表明剩余代币的价值应当上升。

这就是为什么销毁已成为管理加密经济中价格的常用工具。

但这并不是解决价格下跌的魔法。销毁只有在合适的上下文中才有效。如果一个项目缺乏真实价值或需求,仅靠销毁不会有帮助。一个稀缺但没有买家的代币仍然一文不值。

销毁对那些可持续且有盈利能力的协议最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回购并销毁可以作为额外的奖励。没有基本面支撑,销毁只是掩盖了潜在的问题。

不过,即便对那些没有真实价值的项目,销毁仍然可能有其用途。

实用型代币与奖励型代币

拿一个简单的例子:Brave 浏览器及其 BAT 代币。

乍看之下,BAT 看起来对产品至关重要。项目团队描绘了一幅 BAT 不可或缺的画面:

  • 广告商用 BAT 支付
  • 用户通过观看广告获得 BAT
  • 内容创作者因展示广告而获得 BAT

听起来不错。但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户或创作者,情况可能不同。你为什么需要 BAT?在商店里不能直接使用,BAT 在 Brave 生态系外几乎没有价值。你并不真正想要 BAT——你想要的是真钱。

如果 Brave 用 BTC 或 USDT 支付给你,你的体验会更简单。

BAT 对 Brave 的开发者很有用——对用户却并非如此。它帮助项目筹集资金、制造市场叙事并将参与行为游戏化。但对用户而言,它只是增加了本可直接明了的复杂性。

BAT 是奖励型代币的教科书式例子。但许多实用型代币也面临类似问题。它们承诺功能,但主要是为了帮助开发者筹资。

如果用户不会在代币被任何其他加密货币替代时注意到差别——那么这个代币很可能是为了融资而存在,而不是驱动产品。

这也引出了核心问题:一旦融资完成并花费掉,是否到了开始销毁代币的时候?

如果一个项目是有盈利的——即便只是一点点——也许它的团队应该回购并销毁代币。那会清理生态并奖励那些可能已厌倦看到价格下跌的社区。

表情包(Meme)代币

表情包代币则是另一回事。大多数并未与任何产品或业务挂钩。一个例外是 Shiba Inu,它起初是个 meme,但演变成了可用于转账的完整生态系——部分原因是反洗钱追踪器并不太当回事,也不太可能将其标记为“脏钱”。

但大多数 meme 代币在发起时并无目的或计划。因此没有人会回购它们——也没有理由回购。

它们可能会被持有者通过清空钱包的方式销毁,就像 CZ 公开做过的那样。但还有另一种角度:许多 meme 代币是以巨量发行的。对持有大量仓位的人而言,销毁过剩供应可能是有用的。

回想大萧条时期,制造商销毁商品以稳定价格。meme 代币面临同样的困境:要么大量抛售导致价格崩盘,要么销毁大部分再以更好的价格出售剩余部分。

拿 TRUMP 代币举例——它的供应量为 10 亿。真的有十亿个特朗普粉丝愿意持有一个用以表明其政治倾向的代币吗?

当然,也可能有。毕竟总有人在买!在十月十日的市场下跌期间,TRUMP 在 Binance 上跌至 1.50 USDT——之后已回升至四倍。

TRUMP/USDT 价格图表

与此同时,那天比特币下跌至 102,000 USDT,并且从该水平仍下跌了 15%。

BTC/USDT 价格图表

所以至少目前来看,TRUMP 的表现比 BTC 更好。还没必要销毁它。但大多数 meme 代币表现要糟得多,出于怜悯它们或许应该被销毁。

治理代币

治理代币的销毁是所有话题中最火热的。11 月 10 日,在 Uniswap Foundation 和 Uniswap Labs 提议一种涉及逐步销毁 UNI 的代币经济模型后,Uniswap 协议的发明者建议更进一步——直接销毁 1 亿枚代币。

如果代币赋予治理权,销毁它们会增加留下持有者的投票权重。不关心治理的人可以兑现离场,而在意的人将获得更多影响力。

但如果我们走到极端——把所有治理代币都销毁呢?那将完全停止治理,把加密带回其 DeFi 根源:不可更改的智能合约,没有人为干预。代码即法律。

没有人会认真推动这个想法。但也许他们应该。

RWA(实物资产)代币

现在我们来到一个看似不应销毁的类别:代表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

这些代币是发行方债务或义务的凭证。销毁代币,资产仍留在发行方手中,而义务消失。

话虽如此,销毁也会在合法情况下发生——当持有人赎回代币时。发行方履行义务,代币被销毁。这没有问题。

以稳定币为例。如果每个 USDT、USDC 或 USDP 的持有人都试图赎回它们,会发生什么?

  • Tether 会说:只有铸造这些代币的实体才可以赎回它们。
  • Circle 会要求企业 KYC 并经过冗长的合规流程。
  • Paxos 更灵活,但仍禁止受限司法辖区的用户——可能包括你的国家。

在你尝试赎回并销毁之前,你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有多棘手。这也是我建议:在囤积任何“有担保”代币之前,先尝试赎回一小部分。如果顺利,再投入更多。

顺便说一句,在rabbit.io上,你可以轻松将少量可能难以赎回的 USDT、USDC、USDP 等代币,兑换为更透明的稳定币如 DAI 或 LUSD。一旦你对赎回这些稳定币有信心,再回到rabbit.io进行更大额度的兑换。我们提供最优费率且不限额。

回到 RWA 代币:最后给出一个想法。持有者应该组织一次快闪行动——同时尝试赎回并销毁。这将揭示谁实际上能够兑现其义务。

当然,这不太可能发生。但没有压力测试,代币发行方会慢慢变得像银行——大量取款几乎不可能实现。

结论

看起来合乎逻辑的结果是:或许大多数代币确实应该被销毁。

  • 实用型代币 — 在它们完成筹资使命之后。
  • 奖励型代币 — 因为它们通常只会使用户体验复杂化。
  • Meme 代币 — 因为大多数发行过量且缺乏真实需求。
  • 治理代币 — 因为它们会把去中心化系统变为类似股东大会的董事会。如果只销毁一部分,控制权反而会更加集中。
  • RWA 代币 — 因为没有赎回/销毁演练,就无法验证发行方的诚信。

最终,销毁不仅仅是为了推高价格。它是为了直面真相:大多数代币并没有自身的价值。

当然,也有一些代币确实有价值:

  • 稳定币帮助在不离开加密生态的情况下应对波动。
  • 像 DYDX 这样的治理代币帮助用户开发和改进加密项目。
  • 交易所代币则提供实实在在的福利,比如交易费折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销毁最早出现在那些代币确实具有真实价值的领域——但现在它正在扩散到那些并不具有价值的许多领域。

感谢阅读!别忘了 在 Medium 上关注我 ——后面还有很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