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如何被禁止?

加密货币如何被禁止?

由英语翻译

许多国家,如我们所知,已经禁止了加密货币。但你是否曾停下来思考过“被禁止”究竟意味着什么?

禁止拥有加密货币是不可能的。任何记住那十二个单词的人,自动拥有与那十二个单词相关联的所有跨链资产。要禁止拥有,你必须禁止记忆本身。

那么到底在禁止的是什么?让我们来弄清楚。

感兴趣吗?在 Rabbit 的Medium上关注我,这样你就不会错过类似的新文章!

禁止将加密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

首先想到的是自比特币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在说的话:政府无法轻易将比特币纳入控制——于是他们会尝试控制比特币与法定经济之间的闸门。在极端情况下,那意味着彻底禁止这些闸门。

理论上,情况会是这样:如果爱丽丝用法定货币向鲍勃购买加密货币,双方都会违反法律。

禁止将加密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

这样的禁令存在于埃及(《中央银行与银行体系法》)、阿尔及利亚(《货币与外汇法》)和摩洛哥(中央银行、外汇办公室与资本市场管理局的联合声明)等国。

这也是为什么最早的加密货币开发者并不把加密货币视为法定货币的补充,而是把它视为对法定货币的替代。如果你不能直接用加密货币支付——必须先把它换成法定货币——那么你的系统就包含一个潜在的脆弱点,因为这个兑换点可以被禁止。但如果加密货币本身成为支付手段,那么此类禁令就失去了效力。任何人都可以赚取加密货币,然后直接用它购买商品和服务,而无需接触法定货币。

禁止作为支付手段

禁止将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则是更复杂的故事。

确实存在这样的禁令。例如在越南,关于货币和银行业务领域行政处罚的政府法令——结合国家银行的官方指引——意味着使用比特币及类似的虚拟货币进行支付是被禁止的。

理论上,即使一位在越南境内的外国人向一家外国公司进行加密货币支付,该支付也可能被视为非法——因为它是在越南司法管辖区内发起的。

然而,从技术上强制执行这样的禁令很困难。付款人可以轻易使用加密的互联网流量,这意味着他们的交易不会被检测到。像TOR、VPN以及其他加密技术都是免费可得的——任何人都能毫不费力地规避禁令。当一个国家无法执行其自身的禁止时,这恰恰是无力的表现。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政府不会走得那么远(即便在越南,这项禁令也将在2026年1月1日失效)。相反,政府通常只限制在其司法管辖范围内注册的企业和组织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这类交易易于追踪,因为注册实体需要定期向税务机关报告。个人之间的付款——尤其是向外国公司的付款——通常不在限制之内。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俄罗斯。那里《数字金融资产法》禁止税务居民接受加密货币支付。换句话说,发起支付的人并没有违法。违规发生在接收端——只有当接收者是俄罗斯税务居民,也就是向俄罗斯税务机关申报并且其财务可被国家触及时,才构成违法。

俄罗斯的加密货币支付

这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禁令。任何人都可以用加密货币付款——要接受付款,只需在俄罗斯之外注册一个法人实体,并将加密货币接受到该实体拥有的钱包即可。这很容易做到:有些司法管辖区允许远程、低成本注册,价格起步仅为$50

尽管如此,官员和法律专家们不断重复一句话——“俄罗斯禁止加密货币支付”。试着向俄罗斯客户出售东西并提出用加密货币付款——如果他们有一点法律常识,可能会以所谓的“禁令”为由拒绝。

事实证明,要实现对支付的有效禁令,法律甚至不必真的存在。只要“专家”不断高喊禁令存在就足够了。即便法律措辞很宽松,又有谁真的去读这些法律呢?

禁止挖矿

一些国家出于环境或能源原因禁止了加密货币挖矿。例如在其能源危机之后,伊朗在2021年曾临时禁止挖矿四个月。但有时官方理由有所不同。在越南,例如,挖矿被认为是非法的并非因为其消耗能源或破坏环境,而是因为其目的之一是发行被禁止的支付手段。

挖矿禁令不容易绕过。在大多数国家,电网由国家严格控制——除非你完全脱离电网。在那种情况下,挖矿通常还需要专业硬件,而政府可以在进口层面进行监管或限制。然而,基于权益证明(Proof-of-Stake)的网络,或像门罗币(Monero)这样可以在普通CPU上挖矿的币种,则更难以监管。这也是为什么全面的挖矿禁令仍相对少见。

甚至存在这样一些情况:政府公开宣布将限制挖矿,但当地条件极为有利,矿工仍然来了并留下来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冰岛,其时任总理曾呼吁限制挖矿以保留电力给家庭使用。但矿工并未被劝退。他们不仅继续运营,还建设了大量数据中心,使冰岛成为全球比特币挖矿的领先地区之一。

全面禁令

有些国家采取极端做法——对与加密货币有关的一切进行禁止。最著名的例子是中国

这些禁令是逐步推出的,最终几乎所有涉及加密货币的经济活动都被定为非法:

  • 运行交易所和点对点平台以便于一种加密货币与另一种加密货币之间的交易;
  • 将加密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的服务;
  • 将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使用;
  • 加密货币挖矿;
  • 新代币的公开发行;
  • 甚至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信息活动。

关键文件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与若干其它机构共同发布的《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该文件将所有加密货币交易归类为非法金融活动

但这种禁令有效吗?形式上是的:在中国大陆看不到明显的加密货币商业活动——除了不适用这些禁令的香港以外。然而,中国用户仍然可以访问外国的加密平台。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瑞士注册的网站rabbit.io上,我们经常收到来自时区和浏览器语言设置明显与中国有关的用户请求。即便他们的IP地址不是中国的,也可能只是表示他们在使用匿名工具绕过防火长城。这些用户经常完成涉及广泛资产的大额加密货币兑换。政府的禁令并不能阻止他们。

Rabbit.io 的中文界面

有趣的是,中国法院有时在民事案件(例如继承纠纷、盗窃或离婚)中作出裁决,承认加密货币为“虚拟财产”或“商品”。此类判决并没有使加密货币运营合法化或推翻央行的禁令,但它们承认加密货币可以有价值并且可以属于某个人。尽管在中国所有加密交易官方上被禁止,但所有权本身并未被定为非法。

话虽如此,有两个国家明确禁止所有权:阿尔及利亚突尼斯

想象一下,把一个加密钱包的助记词发送到这些国家某位高级国家官员的官方政府邮箱,并抄送当地警方,请他们检查该官员是否“拥有”与该助记词相关的任何加密货币——警方该如何开始处理这种情况?

通过限制性监管的间接禁止

还有另一种监管加密货币的方法——假装将其合法化,但实际上剥夺了它们的核心特性:无需中介即可独立存储和使用的能力。

这是一个全球性趋势。最初由FATF提出的建议,现在正被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积极实施。

即便是伊朗,也采纳了其中央银行发布的加密货币政策与监管框架,要求所有加密货币交易必须通过官方授权的交易所进行。这并不是直接的禁令——而是一种监管环境,旨在使只有完全受控的托管解决方案才能合法存在。

禁止直接点对点转账

卡塔尔的一个当前例子可以在哈萨克斯坦看到。该国在实施FATF反洗钱建议方面走得比大多数国家更远。哈萨克斯坦允许的加密交易和支付仅通过受监管的渠道进行,中介机构必须取得强制性许可。这些中介有权阻止交易甚至没收加密货币。

哪种做法会胜出?

在我看来,最有前途且最危险的做法是那种把禁止伪装成合法化的方法。

  • 禁止将加密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可以通过直接以加密货币支付来绕过。
  • 禁止作为支付手段通常只适用于在实施该禁令的司法辖区内注册的企业。
  • 禁止挖矿可能有效,但总有一些国家对挖矿有利可图——不仅对矿工而言,对国家本身也有利。
  • 而对与加密货币有关的一切实施的全面禁令从未在任何地方得到完全执行。

但把禁止伪装成监管——这是最阴险的一条路。一步步地,它悄然剥夺了加密货币曾经提供的自由,把它们掏空,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数字资产

感谢阅读!别忘了在 Medium 上关注我 ——后面还有更多内容。